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学设计

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

时间:2024-10-18 17:38:27
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

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

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,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。那么问题来了,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,欢迎大家分享。

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1

【设计思想】
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,作者因月而起行,观月而生幻,问月而释怀,抒发了“闲人”的幽情,表现了乐观豁达的胸襟。教学中注重朗读,着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。

【教学目标】

1.借助注释疏通课文,积累常用的文言词句。

2.反复朗读之后能背诵全文。

3.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,从而获得审美体验。

4.理解“闲”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“闲人”的意蕴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.品味文中描写月色的词句,从而获得审美体验。

2.理解“闲”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“闲人”的意蕴。

【教学难点】理解“闲”字在文中的作用以及“闲人”的意蕴。

【教学时数】1课时

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

古往今来,月亮始终受到文人的青睐,一缕月光,勾起了文人对亲人的思念;一缕月光,更勾起了文人的伤感与寂寞。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《水调歌头》中写到: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,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苏轼的颂月佳作《记承天寺夜游》。

二、自主学习,疏通文意

1.听课文录音,记下疑难字词的拼音并划分好节奏。

2.生自读课文两至三遍,争取读准字音,读清节奏。

3.抽查一位学生朗读全文,纠正错误的字音与节奏。

4.学生边读边译,记下不懂的词句,以备讨论。

5.全班同学开始质疑问难。

明确:

欣然起行:高兴的样子。 ( “欣欣然张开了眼” 朱自清《春》 )

盖竹柏影也:原来。 (“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”蒲松龄《狼》)

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:只是。(“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”林嗣怀《口技》 )

6.听课文录音,模仿读课文两遍。

7.经过刚才的练习,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自己认为写得很好的句子。

三、研读赏析,体会作者心境

1.试着概括作者夜游的过程。

可概括为:欲睡→起行→寻友→散步→赏景→抒怀。

2.作者在文章结句将前文叙事写景的内容收拢到一个“闲”字上,同学们在作者夜游的过程中能随处感受到这个“闲”字吗?

明确:

①被贬而闲,闲而早眠——元丰六年正是作者贬居黄州四年之际,作者当时孤寂困苦。

②闲而喜月——月色的亲密探访,立即唤起了作者的闲情雅兴。

③闲而寻友——无与为乐,闲愁最苦。

④闲而赏月

⑤闲而抒怀

3.品读“庭下如积水空明……盖竹柏影也”,请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?

4.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。

①庭下如积水空明。

庭下积水空明。

②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

竹柏影子如水中藻、荇交横。

5.思考:“闲人”是什么意思?

明确:清闲的人有闲情逸致的人

6.思考:课文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境?

明确:乐观豁达。

7.当堂背诵《记承天寺夜游》。

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2

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与反思

教材分析:

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,课文均为文言文,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,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,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,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,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。景是情的载体,情是景的灵魂。

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,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,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。

学情分析:

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,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,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,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、学习主动性不强,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,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,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“闲人”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。

教学目标:

知识和能力目标

1、结合注释,理解课文内容,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。

2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。

3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。

4、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。

过程与方法目标

1、朗读以至成诵,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,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,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。

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

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,品读“闲人”含义,感受作者热爱生活,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,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。

教学重难点:

教学重点: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。

教学难点:理解闲人含义,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

古往今来,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,借月抒怀,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,你能列举一些吗?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?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《记承天寺夜游》,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。

二、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

三、朗读课文,对照注释,借助工具书,整体感知文意。

1、设置背景音乐,教师范读课文,学生听读,注意把握字音、节奏。

2、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交流疑难字句(圈点勾画),教师提示重要词语,帮助学生疏通文意。

重点字词:户 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 交横

盖 闲人

四、合作探究(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,第二大组讨论第2、3题)

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

1、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?

用“比喻”的修辞手法,生动形象,如临其境

无一“月”字,而又无一字不在写“月”:由积水想见月色之明,由水中藻荇写出月色之清,夜风轻拂,竹柏疏影横斜摇曳生姿……作者轻笔点染,境界全出,一幅皎洁空灵、清丽淡雅的月色图呼之欲出。

体悟作者思想情感

2、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?

一方面作者被贬,心情郁闷,想出去走走,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,想去赏月

3、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情感?

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:从被贬官的郁闷,到见月色入户的“欣然”,到无人同乐的失落,再到寻张 ……此处隐藏10759个字……在黄州,他写了四篇精品文章,前后《赤壁赋》,《赤壁怀古》以及《记承天寺夜游》。

  二、走进作品,共赏月色

(一) 朗读正音

1、读准字音

2、读对节奏

3、读出情感

(二)自主探究

1、是什么引起苏轼夜游的兴致?(理解“户”“欣然”、“念”意思)

2、苏轼与谁一起夜游呢?(了解张怀民、理解“遂”“相与”的意思)

3、夜游中,苏轼与朋友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(原句回答,说说大意)?(翻译、赏析)

4、看到苏轼笔下的夜景,你还能想到哪些写“月”的诗句?

  三、放飞想象,感悟苏轼

1、夜游中,苏轼与朋友会谈些什么呢?说说你的根据。

2、理解“闲人”的含义,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。

  四、飞跃升华,与苏轼同行

看到在逆境中泰然自若的苏轼,你有什么感悟呢?

  五、背诵全文,小结课堂

1、根据提示背诵全文

2、小结课堂,推荐作品

(1)苏轼作品推荐:《水调歌头.明月几时有》、《念奴娇.赤壁怀古》

(2)林语堂《苏东坡传》、余秋雨《苏东坡突围》

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12

【教学目的】

1.重点词、句的理解与翻译。

2.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。

3.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。

【教学重点】

1.品析句子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
2.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解题1.由月亮话题导入

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。要么是谦谦君子,要么是窈窕淑女,要么象征着团圆,要么暗示着分离,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,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,所以,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的情怀……

2.作者简介苏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北宋著名的文学家,在诗词、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,与他的父亲苏洵、弟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,均在“唐宋八大家”之列。

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,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,或渲染出一种情调,或表现一片心境。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《东坡志林》,仅83字的写景小品,看似单纯写景,实则是有寓意的,要耐心寻味。

3.有关背景

元丰二年,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,作诗讽刺新法,被捕下狱,这就是有名的“乌台诗案”。出狱后,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。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,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,游乐于山水之间,咏唱江山,感怀英雄,抒发郁闷心情。

二、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

㈠ 初读课文

要求:读准字音,读准节奏,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。

1、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

⑴ 念/无与为乐者,遂至/承天寺,寻/张怀民。

⑵ 庭下/如积水空明,水中/藻荇交横,盖/竹柏影也。

⑶ 但/少闲人/如吾两人者耳。

2.听录音确定朗读的节奏,请一位同学范读,大家评价。㈡ 再读课文

要求:参考注释理解课文,能整体翻译课文。

三、学中求问 问中求学

㈠ 学中求问

要求:参考注释理解课文,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,小组交流,提出不能理解的字词。

㈡ 问中求学

要求:解决各组提出的问题

弄清重点词意

四、读思结合 不殆不罔

三读文章,探究思想

1、小组合作探究,理解文章内容,揣摩作者思想,提出问题。

2、问题整理归纳

⑴ 作者为什么会夜游?又为什么到承天寺去?所见夜景如何?引发怎样的感叹?(用原文回答)概括层意。

⑵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,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。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(写出两句),并以其中一句为例,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。

⑶ 夜游过程中,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?

⑷ 细细品味文中描写“庭院月色”的语句,简要说明景物特点,体会这一句的妙处。

⑸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“闲人”的含义?

⑹ 本文写作时,苏轼已被贬黄州。当时,他备受监视,近乎流放。揣摩文章最后一句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
3、师生交流,问题解答。

⑴第一段:交代了时间,地点和夜游的原因。

第二段: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。

第三段:惋惜无人赏月。

⑵①遂至承天寺。 理由:唯张怀民可以同乐

②怀民亦未寝 。 理由: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

③相与步于中庭。 理由:关系亲密

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 理由: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

⑶ “欣然” 欣喜之情

“念无与为乐者” 有点遗憾

“遂”、“寻” 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

“怀民亦未寝” 心有灵犀的喜悦

“相与步于中庭” 从容 闲适

⑷ 月色空灵皎洁。(空明澄澈等)

“积水空明”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,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。 “藻荇交横”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,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,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、疏影摇曳、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。

⑸ 漫步的悠闲,赏月的欣喜,贬谪的悲凉,人生的感慨,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。

⑹ 赏月的欣喜;贬谪的悲凉;人生的感慨;自我排遣的达观。

五、学以致用 小试身手

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,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词,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
虞美人 [李煜]

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

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。

雕栏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

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

六、学而省之 评价收获

1、小结:

文章通过对庭中澄澈透明的月色极其生动的描绘,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,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,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。

2、这篇文章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?

这篇文章告诉我们,生活是写作源泉。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,写真生活,抒真情感。

七、学而习之 不亦乐乎

布置作业:

1、积累吟咏月亮的诗句。

2、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,不要 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,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,或是愉快的,或是郁闷的,等等,要体现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。

附:板书设计

叙事──寻伴夜游 闲人记承天寺夜游 写景──庭院月色 失意苦闷 抒情──月下感叹 旷达乐观

《八年级《记承天寺夜游》教学设计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